最新公告:

10起典型案例 社会和谐引擎—当法律遇上爱

发布时间:2016-04-28

近日,最高法院精选发布了10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内容简明扼、语言通俗易懂,普通读者只要略读基本案情、判决结果、法律依据,就能理解法官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回应,通过公正的判决规范和引导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的思辨,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案例,映射着正义和爱的光辉。

10起案件分别是关于父母给孩子买房、取名办户口、跳广场舞、邻里关系、意外伤害保险、授予学位、“三无”食品、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案例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这些纠纷在我们生活中容易发生,虽然不是那种惊心动魄、社会轰动的大案,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二是案件所涉的法律规范能够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议论,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三是看似简单的案件在法律适用上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如姓氏办户口、学位授予、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法律条文上有不同的解决思路和困惑;四是法官对法律的解释方法透露着如何权衡父母子女之爱、亲朋邻里之爱、人与环境之爱……会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启发公众对案件背后所涉及的相关社会问题的深思。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法律关系也更加多元化,进入法院的各种类型案件日趋复杂且不断增多,由于法律天然的滞后性,使得法院在裁判时总会遇到缺乏法律依据或者现有法律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问题。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官在裁判时除了思考法律逻辑之外,在法律适用的过程还会考虑诸如政策、道德、传统、习惯、民意、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法官所做的决断凝聚着法官的专业素养和对法治的追求,这些判决通过公开的渠道出现的我们的视野里,其意义要远远超越解决单纯的个案层面,每一个判决都是一面明亮的镜子, 照射出法院和法官在解决这些出现在社会转型期突出问题的智慧和力量。

不管是共有房屋分割案、“北燕云依”户口登记案,还是长沙的跳广场舞案……,这些判决对促进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 引导社会和谐具有良好的“司法引擎”价值。要想让这些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需要社会广泛地关注、传播,要让民众真切地感受、触摸到法律有了爱的温度,从而愿意服从法律、敬畏法律、信仰法律。也许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值得我们朝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