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依法治省改革当先 法治广东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6-03-21

 

广东是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之一,既是“先行者”,也是“探路人”。图为广州铁路中级法院法官在立案窗口接待市民。资料图片

  为保护一条江,惠州立了一部法。2月底,惠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这是去年5月拥有地方立法权后,惠州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这部被视为“及时雨”的地方性法规,用法律的红线守住生态的底线,用法律的准绳回应市民的关切。

  这是广东开启地方人大立法新探索、迈开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新步伐的一个缩影。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及要求,已在广东全省上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2月29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强调,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深刻转型期,法治建设任务很重,要把全面依法治省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快补齐法治工作存在的短板,真正使法治在广东落地生根。

  公正公开贯穿立法始终,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司法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广东,正以排头兵的使命和担当,加快构建依法治省新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 陈捷生 刘冠南 黄伟 南方杂志记者 向松阳 张宁宁

  创新立法机制

  践行“开门立法”

  广东曾被誉为“立法试验田”,在立法机制创新方面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此次全国两会上,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慈善法草案备受关注,而草案的制定,浓缩着广东的立法实践和经验。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募捐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于2012年5月正式实施。“这项立法由市民动议启动立法,为人大自主提案立法,是广州创制性立法,在当时尚无募捐上位法的情况下,制定了一些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规范和措施。”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桂芳介绍。

  而后,全国人大内司委先后3次到广州调研慈善立法工作,总结和分析《广州市募捐条例》的立法效果,并先后6次邀请广州市人大参加慈善法草案的起草、论证、修改工作。

  这是广东立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缩影。

  广东的立法工作,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公平、公正、公开贯穿始终。多年来,广东践行“开门立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立法听证规则近年来更加完善。如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都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听证建议,发起立法听证。在广东,除传统的信函、电传、电邮、网站、面谈、问卷调查、座谈听证会等方式外,网络听证、电视讨论、微信微博等新渠道业已建立。

  广东的立法工作,注重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近年来,省人大组建“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高校联盟”,委托高校起草部分地方性法规,组建“广东省立法社会参与和评估中心”开展立法后评估。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健全了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分批确定了全省设区的市开展制定地方性法规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广了这一做法。

  去年9月,在第二十一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充分肯定了广东地方立法工作的经验做法,称“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建设法治政府

  行政主官出庭应诉

  “下面请被告雷州市政府法定代表人发表辩论意见”。去年7月,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宗土地纠纷行政案件,该院院长、本案审判长张明话音刚落,偌大的法庭安静下来,只见穿白衬衣的雷州市市长吴国雄从被告席上站起来。这是广东有史以来首宗市长出庭应诉行政案。

  行政主官出庭应诉的背后,体现了政府的重法守法、依法行政,这是新时期广东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广东,各地、各部门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中,无一例外地把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列为重中之重,已有越来越多的行政主官直面案件。去年,省环保厅、省人社厅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诉讼案件,省直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实现了“零”的突破。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环境的优劣关键体现在法治水平上。只有营造一个法治化程度更高的市场环境,才能汇聚更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和要素,推动广东经济实现更大发展。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首先要有一个依法行政的具备公信力的法治政府。2014年12月2日,《广东省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公布,成为国内首份涵盖省、市、县三级全部行政审批事项一单式“纵向权力清单”。24天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直部门权责清单(第一批)的决定》正式颁布,这是广东省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行使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的重要举措,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去年,除了商事制度改革,广东更制定并公布实施51个省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共取消和调整各类职能事项2580项。

  依法治“权”管住了政府的手,迅速激发了市场活力。统计数据显示,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当年,全省新登记企业及其注册资本分别增长41.4%和121.2%,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自司改试点方案获批复后,广东的“新生法院”不断涌现。图为“新生法院”之一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司改全面铺开

  谱写依法治省新篇章

  2015年12月30日,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家自贸区法院。

  全国首家自贸区法院花落南沙,是广东全力服务和保障自贸区建设发展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也是广东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

  广东是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之一,既是“先行者”,也是“探路人”。事实上,自2014年底司改试点方案获批复后,广东的“新生法院”便层出不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广州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深圳前海法院、珠海横琴法院相继诞生。这些“新生法院”肩负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历史使命,将按照综合改革示范法院的目标进行着力打造,力争在南粤大地率先构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

  回顾去年,广东的司法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改革旗帜鲜明,样本陆续推出,从年头至年尾,热度不减——

  去年初,随着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省内所有劳教所完成摘牌、全部“改弦更张”。

  2月,全省法院刑事案件被告人出庭不再穿“马甲装”、不再剃头,全省各级司法机关严格落实最新出台的防范冤假错案制度规定,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

  年底,重磅消息再度传来,广东司法体制改革将在21个地级以上市全面铺开,广东将全面进入“司改时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扎实向前。

  临近春节,广州铁路运输第一法院首次敲响了审理“民告官”案件的法槌,翻开了行政案件司法审判的新篇章。这意味着,广州地区的“民告官”案件不再由广州市的法院审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正着力谱写依法治省的新篇章。

  点赞南粤

  司法体制改革在广东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改革的信心决心。希望广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广东实际的司法体制改革新路子,为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1月13日至16日在广州、深圳调研时表示

  希望深圳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继续当好全国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排头兵。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

  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是全国第一家自贸区法院,希望为推动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探索与创新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 副院长李少平